齐山香大米
联系我们



地    址:齐齐哈尔市碾子山区益璟豪庭2号楼

电    话:400-014-7771  0452-5667788

传    真:0452—6673675

邮    编:161046










首页 > 实用技术

玉米丝黑穗病

时间:2014-10-29

发病原因

  (一)病原基数高

  1.土壤带菌  据调查,大部分病田为玉米多年连作,连作年限都在3年以上。玉米连作,使在土壤中可存活2—3年的玉米丝黑穗病菌日积月累,造成土壤大量带菌。

  2.肥料带菌  近些年,一些农民对病田的玉米秸秆处理不当,致使肥料带菌。

  (1)用带菌的秸秆饲喂牲畜,而丝黑穗病的厚垣孢子经牲畜的肠胃后仍可存活,致使粪肥带菌。

  (2)用带菌的秸秆沤粪,未经充分腐熟,孢子也仍有活力。

  (3)秸秆直接还田,虽然提高了土壤肥力,但使病菌随着植株全部还入了田间。

  3.病株处理方法不当   调查发现:有的农户未能及时拔除病株;有的农户拔除的病株随意堆放在田间地头;有的农户只注意拔除发病雄穗,而忽视发病的雌穗;有的农户将病株随意放入牛栏。这些做法增加了田间菌源量。

  

  (二)春季低温干旱  在土壤菌量较多和种植感病品种的情况下,播种后的土壤温、湿度(土温又主要决定于播期)便成为决定病菌入侵数量的主导因素。在地温13℃—35℃范围内,病原菌都能侵染,16℃—25℃为侵染适温,22℃时侵染率****。土壤湿度以中度偏干有利于侵入。春播时如遇低温干旱,玉米出苗时间长,幼苗生长缓慢,会给病原菌创造更多的侵染机会。此外,整地质量差,失墒块,也会导致土壤偏干,给病原菌侵入创造有利条件。

  

  三、防治措施

  防治玉米丝黑穗病应采取综合防治措施。在强化组织领导下,以栽培抗病品种、减少田间菌量为主,辅之以改进栽培管理措施和种子药剂处理。

  (一)

  减少田间菌源

  1.轮作  病田停种玉米,结合种植业结构调整,实行玉米与豆类、薯类或瓜菜类作物3年以上的轮作倒茬,避免因连作或倒茬不及时而导致病情加重。

  2.肥料处理   不用带菌的玉米秸秆作饲料;粪肥要经过高温发酵,充分腐熟,并用药剂进行喷洒;停止秸秆还田或清理病株后再秸秆还田。

  3.拔除病株   苗期表现典型症状的,结合除草在定苗前铲除病苗和可疑苗。苗期不显症状或症状不易识别时,在喇叭口期显症明显时,及时砍除病株。玉米抽穗后,在菌瘿中的冬孢子成熟散落前,及时砍除病株。玉米收获后的病残组织要及时处理,压低菌源。

  (二)改进栽培管理措施

  1.调整播期和提高播种质量  适当推迟播期;播前选种、晒种提高种子发芽势;精细整地,适当浅播,足墒下种。这些措施均可促进快出苗、出壮苗,减少病原菌的侵染机会,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。

  2.采用地膜覆盖技术   地膜覆盖可提高地温,保持土壤水分,使玉米出苗和生育加快,从而减少发病机会。

  3.采用扒土晒根技术   在幼苗一叶一心期至二叶一心期将苗埯周围的土扒开,使幼苗地下茎曝晒在阳光下,10—15天后将土复原,可减轻病害发生。

  (四)药剂防治  坚持在播前用药剂处理种子,**常用的种子处理方法是药剂拌种。可用15%三唑酮WP(粉锈宁)或50%甲基硫菌灵WP(甲基托布津)按种子重量的0.3%—0.5%拌种。也可用12.5%的烯唑醇WP(速保利)或2%戊唑醇湿拌种剂(立克秀)按种子重量的0.2%拌种。另据试验,用15%腈菌唑EC种衣剂按种子重量的0.1%—0.2%拌种,防效优于三唑酮,具有缓释性和较长的持久性。